“蜻蜓点水”话玩具

“蜻蜓点水”话玩具
     

李寸松

(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我爱乡土玩具,儿时玩,到老了还在玩。小儿时当宠物,长大了当老师,小玩具里有大学问。
    乡土玩具旧时常见,人们看惯了,不大上心,以为是些孩子们玩的“烂泥嬷嬷”,“无啥稀奇”。还有人说它“土里土气”,“不登大雅之堂”。这种看法由来已久,古已有之。其实他们是“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国画大师李苦禅(1898——1983)说:“别看不起土老乡的作品,虎帽、猪鞋、小兜兜、泥饽饽……我看要让毕卡索和马蒂斯见了,准得叫好”。艺术大师徐悲鸿(1895——1953)看了“泥人张”张明山的作品后赞赏说:“其传神之妙……只有历代帝王像中宋太祖之像可以拟之”。“虽杨惠之不足多也”。又看了第二代张玉亭的作品后说:“此二卖糕者与卖糖者,信乎写实主义 之杰作也,……足以颉颃今日世界最大塑师…..(之作品)”(见1932年《大陆》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可见乡土艺术里有杰作,“土老乡”里有高手。
    那么,乡土玩具有啥好?一时难以说清。以布老虎来说,以前在农村里常见,到处都有。天生的老虎一个模样,而布老虎却是千变万化,千户千面。这不千篇一律的奥妙,首先在于“老乡们”做布老虎不是为了吓唬孩子,而是想让孩子们有个“老虎朋友”,“辟邪免灾”,茁壮成长。因而他们不按真老虎“照葫芦画瓢”,而是抓住老虎的外形和想象特徵,有神的大眼、刚劲的长须、美丽的斑纹、威武的姿势、以及象徵“百兽之王”的“王”字……,加以恰当的大胆想象和夸张。这正像抓住了某人特点的绰号一样,一提绰号,如见其人。所以怎么变化也都神形都像。这说明作者们也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懂得了艺术的真实 不同于 生活的真实。布老虎也就威武而驯服,神气而美丽,不似老虎,又是“老虎”。用 白石老人的话来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我们听名歌,一听就能听出这是哪里的民歌。布老虎也各有地方特色,北京的一看就是北京的,山西的不同于山东的,河北的有别于河南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妙的放在一起,又都是中国“老虎”。这一点很不简单,说明作者们有能耐,能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又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格。
    崇虎风俗,历史久远。东汉(公元25——220年)古书《论衡》引《山海经》一个神话说: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茶,一曰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索而以食(饲)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茶,垒兴虎,悬苇索以凶魅”。
    《论衡》引《山海经》神话提到了画门神和神虎辟邪起源于黄帝,是否起源于黄帝不可考,但可说明画门神,以“神虎”辟邪的风俗至少在汉代已有。民间至今仍有流传,可见其历史久远。据此推想,布老虎的“高寿”也已不小了。
    1987——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 距今约6400年,新石器时代的古墓葬,其中一座在墓主人的遗骨两旁各有一座蚌壳堆塑,一旁是龙,一旁是虎。这一宝物,证明我国崇龙、崇虎的习俗,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
    1979——1982年,在辽宁咯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山嘴地方出土了多件不完整的红陶女裸像,个儿不大,其中一个残,高5。8厘米,距今约55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这些看来是原始人生殖崇拜的产物。如从另一角度来看,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小泥人”宝物,也可说这是我国后世人形玩具的祖先。先土后陶,先有小泥人,后有小陶人,那是在理之中。泥质易解,远古的小泥人宝物是难找了,不过,“女娲抟土造人”,虽是我国“女神造人”的神话,但也折射了我国捏小泥人的历史,那是远去了。
    女娲,在我国神话中是位伟大的女神,说她“抟土造人”(东汉《风俗通》外还说她“炼石补天”、“平息洪水”、)(西汉《淮南子》与其兄伏羲“置婚姻”、“始嫁娶”)(南宋《路史》引古籍)所以民间尊称他俩为“人祖奶奶”和“人祖爷爷”,奉祀他俩为“高 (媒)之神《路史》)”神话把女娲说得这样伟大,反映了原始母系社会对女性的崇拜。
    河南淮阳有座“太昊伏羲陵”,俗称“人祖庙”。以前陵内曾有“女娲庙”久已消失。每年古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有盛大的古庙会。庙会上有一种当地老乡手捏的泥玩具“泥泥狗”卖。做的都是奇形怪状叫不出名字的奇鸟怪兽。使人感到好像看到了原始社会林立的“图腾”。有的简直就像是古书《山海经》里描述的奇禽怪兽的“图解”。《山海经》里几处讲述了一身二头的怪兽,它的名字叫做“井封”、“屏蓬”、“球踢”。据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说:“谓之两头者,…….都是两蛇(指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交尾状态的误解或曲解。…….《公羊传》宣五年杨疏引旧说曰:“ 双双之鸟,一身两首,尾有雄雌,常不离散 。…….其为两鸟交配之状,尤为明显。…… 井封 、 屏蓬 、 平逢 等名的本字当作 井逢 都有含义,兽牝牡相合曰 井逢 ”。而“泥泥狗”里就有不少“两头鸟”、“两头狗”、“两头人”等一身两头的作品。七十年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发现了公元前5500——前3300年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在多件小陶塑中有一个“双首陶猪”(1977年出土,高3。7厘米,长7。9厘米),还有一件骨匕,上面刻有两头鸟的纹样,尤其引起了我的惊讶:“这不是和泥泥狗里的两头猪、两头鸟等作品一模一样吗?”我想,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我至今还在思索着。
    “泥泥狗”里有一种“人面猴”,也称为“人祖”。形象非人非猴,人猴之间,想象奇幻,造型古拙,看来周身画的是毛,可又明显是女性生殖器的纹样。这和女娲土造人,繁衍子孙传说紧相联系。显然是母系社会对女性崇拜的遗痕。人类起源,科学说法是“从猿到人”,通俗说法是“猴子变人”。看来半人半猴的“泥人祖”要早于达尔文在1871年提出的“从猿到人”(见达著《人类起源与性选择》)。民间手艺竟和科学学说巧合,这倒是很有趣的。
    关于“泥泥狗”可说的很多,归结一句话,从多方面考察,可以说它是自远古流传至今的最古老的泥玩具。人称它是“活化石,真图腾”不是没有道理的。
    中国乡土玩具,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发展演变,盛衰兴替,此消彼长。绵延不断。近世以来,变化甚大,日益见少,原因众多。但在河南淮阳、陕西凤翔、山东高密、江苏无锡……以及北京等地至今仍为著名产地。
    淮阳“泥泥狗”,上面已有简介;
    凤翔为周秦故地,泥塑以“坐虎”、“挂虎”为代表,纹饰拙美,颇有古意,造型壮美,意在辟邪;
    浚县“泥咕咕”,传说缘起纪念当地隋唐时瓦岗寨之战而作。玩具以手捏战马为多,简练雄伟。鸟形“泥咕咕”有说是古海螺军号之变形。
    高密泥玩,当地称为“高密三宝”(泥塑、扑灰画、剪纸)之一。“叫虎”为其代表作。体分两节,皮连腰间,中空有哨,拉合能响;
    无锡泥人,江南名物。泥娃“大阿福”,老幼皆知。传说古有神人“沙孩儿”,笑吞怪兽,使民安居,带来幸福,由此捏了泥“阿福”。
    北京泥玩,形式多样,“老北京”风俗,三百六十行,京剧脸谱等诸多小玩意,京味甚浓。
    “蜻蜓点水”点了几点,是想举例点明,我国民间玩具在漫长岁月中滋芽生发,流传演变,全面开花。东南西北花,仍有一线可寻,此线 直追远古。这可不是我信口开河,而有古今宝物为证。现今,有时还可看到孩子们在玩打弹子,也就是那些花玻璃球。不要小看那些小玻璃球,它的“老祖宗”就是原始先民狩猎时弹射兽禽的弹丸。西安半坡遗址(公元前4800——前4300年)四川巫山大溪山遗址(约公元前4400——前3300年)湖北京山屈家岭和天门石家河遗址(约公元前3000——前2600年),都出土了数量不等的石球或陶球。直径从1。1厘米到8至9厘米,质地从石到陶,式样从单纯的石、陶圆球到刻画花纹,到彩绘图案的陶球。明显地反映了圆球从狩猎弹丸演变为玩具的过程。
    我们再回到淮阳看看。淮阳古称“宛丘”,所有史书,都认为相传是伏羲所都之地,“太昊之墟”。后人称颂伏羲的功绩很多,“功同日月”。其中有一功是兴音乐。东晋(公元317——420年)《拾遗记》说:“庖羲(伏羲)……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埙,是一种烧陶的吹孔乐器,是否由伏羲发明,谁也说不准。但说它起源于原始先民摹仿鸟兽之鸣,诱捕猎物而作,那是在理的。古埙在西安半坡、浙江河姆渡、山西万荣荆村、甘肃玉门火烧沟等地遗址都有出土。距今都在6700——7000年之间。此外,在河南辉县殷墓,郑州铭功路、二里岗商代遗址也有发现。古埙有一孔到多孔之分,形有蛋形、鱼形、梨形多种,以梨形最为普遍。古埙离今天已十分遥远了,想不到我在淮阳竟看到了它的“后代”。烧土而成,可吹可玩,外形也呈梨形,名叫“小梨喽”,简直和古埙一模一样。马上使我想起“伏羲灼土为埙”,“伏羲都宛丘(淮阳)”。赶紧一问,知道城旁有个丁楼村专做 “小梨喽”。我赶到丁楼村,请教老艺人,这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小梨喽”的?老艺人说:“我们是代代相传,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不知道了,相传祖爷时候就有了”。他的回答使我困惑地自问:难道真是伏羲在这里“灼土为埙”吗?这是一个弄不清的问题。但是,原始先民创造了埙,在流传发展的过程中,既成了中国民乐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乐器,又成了中国音响玩具的祖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联想起河南舞阳、浙江河姆渡、旅顺铁山镇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出土有骨哨、陶笛,它门和古埙一样也都起源于狩猎的需要,而后又发展演变为多种吹管乐器和音响玩具。据此,还可说明一点,“一切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古埙和古笛也是一个实例。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了极其宏大、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小小的民间玩具也是这份珍贵遗产中的“沧海一粟”。
    不久前,美国《华盛顿邮报》一篇文章说:“外国人认真,美国的流行文化是与速食店、T恤衫、旅游鞋和购物中心密不可分的……。麦当劳餐厅在世界各地以每天5个的速度增长,牛仔库和棒球帽已成为全球十几岁少男少女共同的装束,孩子们对芭比娃娃的需求与日俱增”。又说:“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不再是农作物和工业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行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所有这些都被视为美国文化入侵的一部分”。这是美国人自己说出来的事实。
    据报载,“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电视和60%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国家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往往达到60%——70%,有的达到80%以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市场几乎全被美国电影垄断。美国电影现已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文化产品是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甚至超过了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达到600多亿美元”。“美国借助其商业机制和高科技手段,通过文化产品输出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终将导致意识形态的变化,本国的文化传统、本土文化受到威胁。很多民族艺术,也将频临减绝”。爱国爱乡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回顾我国内状况,和那家美国报纸所说的大致类似,不少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向往,有的甚至产生了崇拜心理,漠视自己的民族文化,错误地认为“西方文化才是现代化,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
    前些日子,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栏目〈焦点访谈〉曾播放过一个节目:当电视中记者向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提问时,很多孩子异口同声大声回答:“我们爱吃麦当劳、肯德基”!可见西方文化以多方面在向我们下一代渗透!这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深思。
    全球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面对,但必须趋利避害。单就玩具来说也是如此。凡是健康的、美好的和高科技的,我们就应该学习吸取。比如说智能的“机器狗”、“电子猫”等等,一切优秀文明都要吸收,不过,学习别人不忘自己,不忘传统,要“洋为中用”,创中国玩具之新,走中国玩具自己的路。对不健康的、宣传暴力、凶杀、恐怖、色情的东西,必须坚决摒弃。不久前报载:美国麦法兰玩具公司于2000年7月推出一个产品,名叫“死刑娃娃”高15厘米,使用高科技制成的灰色塑胶玩偶。玩“娃娃”的孩子充当死刑执行官。“死刑娃娃”被绑在电椅子上,当电流接通后,娃娃脸色痛苦,眼睛圆睁充血,咬紧牙根,双手直指节因紧握而苍白,全身不停地抽搐,临死前还大声嘶叫。这样的玩具,每个售价24美元,玩具商说,上市二个月来已卖出65000个!这种毒害儿童,是孩子们失去人性的玩具,我们看了报道已是义奋填庸!这种西方文化的毒品垃圾我们坚决摒弃和谴责!
    再看我们国内玩具市场,状况并不干净。不久前,〈焦点访谈〉播出了一个暗访节目,使我们看到了南方有些黑心奸商们,暗地里大量销售仿真****玩具,吓人的“恶鬼”假脸;还有在胶冻物质中可捞出仿真的血淋淋眼球的玩具。据报道,在哈尔滨也有出售捞出“血眼球”和“血手指”的玩具。这种吓人玩具,使孩子们从被吓再转变到吓唬别人中得到快乐,这将会磨掉孩子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可能成为一个缺乏善良心的人。可见西方垃圾文化也在渗透我国。
    全球化就其积极面来说:在高科技迅速发展中,将使世界日新月异。物质生产几何增长,商品交流日益方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使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和优质的产品,也可扩大视野,审视、欣赏全球绚丽多彩的多元文化。我们当然应站在正确的立场上趋利避害。
    民间玩具在全球化浪潮中,何去何从?我想,也应该趋利弊害:
    (一) 手工艺的民间玩具,不宜于大批量生产的高科技玩具较长短,而应发挥其手工艺术的特点,作为民间艺术品展现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二) 高科技带来物质产品的丰富,地球村居民生活将不同程度的提高,交通的日益便利,促使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旅游人数空前增涨。这给旅游产品业带来巨大商机。旅游者到异国他乡,购买当地土产和当地民艺品是人之常情。旧时,民间玩具是逢年过节,赶集摆摊。而今可以开店设铺常年经营。还可通过市场开产国内外业务。有市场,收益才能延续,有市场,才会后继有人。所以民间玩具应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当然,在发展中,要注意保持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同时又要注意创新。
    (三)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人们欣赏爱好的拓展,民间玩具有可能作为室内陈设品,走入更多的国内外寻常百姓家。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常有的乡土情怀,也有助于民间玩具“知音队伍”的扩大。
    (四)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和人员交流的增多,民间玩具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国内外展览和人员交流中作为展品和礼品,展其风采,扩大影响。
    (五) 应通过各种渠道,吸引玩具企业家和玩具商的注意,经过市场调查,在民间玩具的基础上,加以现代化的改造和创新。比如说,生产制作高科技的孙悟空、猪八戒之类的产品。同时,引导玩具设计人员注意汲取民间玩具的艺术特色,是我国的玩具更具中国风格。
    (六) 民间玩具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应继续大力抢救挖掘,收集整理,研究出版,陈列展览,向世人展示介绍,增进世人对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了解和重视。
    (七) 配合教育部门,结合民间美术教育课程,运用各种形式,在课堂内外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美育的熏陶,增强他们对丑恶玩具的免疫力。
“蜻蜓点水”,肤浅刍见,抛砖引玉,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