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相约东四博物馆,非遗大师讲述兔儿爷的秘密

来源:搜狐文化

你知道吗?非遗里边儿有位!它就是老北京金光洞兔儿爷。

中秋佳节,搜狐文化和东四胡同博物馆中秋游园会活动负责人蔚瑾、黄晓陌共同带领大家走进东四胡同博物馆的中秋游园会,拜访东城区非遗传承人,金光洞兔儿爷传承人林爱幸。一同看兔儿爷大展,在四合院儿里过中秋。

金光洞兔爷传承人林爱幸

林爱幸,1969年生于北京。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市级巧娘工作室负责人,东城区金光洞兔爷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双起翔第四代入室弟子。2004年被北京市文化局授予民间手工艺能手的称号。自幼喜爱泥塑,1992年开始制作京剧脸谱,2006年成为丰台区非遗保护项目,2007年始专攻兔儿爷等传统手工艺术,其作品在20余次展览、比赛中获奖,多次赴巴基斯坦、法国、俄罗斯、韩国、伊朗、美国等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以下是非遗大师林爱幸、东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吕铁智、东四胡同博物馆展览部讲解员阮班虎采访实录:


东四胡同博物馆展览部讲解员阮班虎

阮班虎:各位搜狐文化的网友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这里是东四胡同博物馆,首先在这里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恰逢中秋佳节,我们在此举办中秋游园会。这个东四胡同博物馆之前是东四派出所,现在修缮以后变成了一个公益参观型的博物馆。在东四四条的七十七号,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三进式四合院。


影壁五福捧寿

三进式四合院入门的位置,这个建筑叫影壁墙。所有的北京四合院一进门肯定会有这么一面墙。为么会在四合院入门入口的位置放这么一个影壁墙呢?一个就是美观好看,起一个装饰性的作用。另外一个就是古人比较迷信,认为这个鬼走路是直来直去的,不会拐弯,所以这个墙起一个挡煞的作用。影壁墙上会绘画一些精美的砖雕。像我们这个博物馆的影壁叫五福捧寿,寓意着家里的生活福寿绵长。


垂花门

三进式四合院的第一进院子,这个院子也叫外院。一进院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就是垂花门,为什么叫垂花门呢?它前面有两个柱子,是悬在半空中的,没有落地。然后在柱头的位置雕刻了一个含苞未放的花朵,根据这个叫它垂花门。这个垂花门我们也叫它二道门,有一句俗语就是说过去未出嫁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谓的二门不迈指的就是这道门。未出嫁的女子只能在这个门以内的空间活动,来了客人或者送别客人也只能到此为止,不能再迈出来。

东四十三到八条,因为是全国首批 25 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所以在我们这一片曾经住过很多名人,而且现在这一片四合院保存得很完整,还保留着元朝那个时候的四合院的一些格局。

林爱幸:北京的兔爷是北京独有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品。它是老北京祭月的一种风物,它既是祭月的时候用的神像,也是小孩的玩具。古时候老北京祭月就是要摆兔爷,兔爷前边要摆上很多贡品。比如说苹果、梨、柿子。有这么一首歌谣:八仙桌,金镶边,小角的月饼往上端;左边石榴,右边枣,中间又摆大仙桃;紫肚梨,红柿子,中间又摆毛栗子;毛豆角,两头尖,小小的西瓜往上端;钢刀切成莲花瓣,一年四季保平安。过去过中秋啊,家家都要在院子里摆这么一个八仙桌。

兔爷有400多年的传统,而年轻人可能对比较古老传统感觉格格不入。我设计那个兔爷就特别招小孩,年轻人喜欢拍照,我就给它做成笑眯眯的,又能活动眨眼睛的造型,这是我的一个创新。


兔爷展现世间百态

过去的兔爷是泥做的,有一句话叫兔爷掏耳朵——崴泥了。现在兔爷的制作材料变多了,可以用更多的材料,比如说我做一个大兔爷,得有一米七。那个兔爷要是用泥做,就抬不动了,成泥胎了。所以我就用铁丝做成骨架,用报纸、纸浆做肉,有骨头有肉,再用布条做筋,再往上彩画,再沥粉。最后就跟我们用泥做的兔爷一般无二,一般人都看不出来。还有用软陶也可以做。

我有一系列作品是用兔爷的形式来表现老北京民俗生活、世间百态。耍狮子的、跑驴的,卖糖葫芦的、卖茶汤的……表现老北京的世间百态。



龙凤呈祥

我设计了一套十二生肖兔爷。上面这一对叫龙凤呈祥


生肖鼠

生肖鼠,我设计的时候是参照西藏的黄财神,黄财神抱着一个土宝鼠。拿着捣药杵的兔爷是管平安的。抱着元宝的兔奶奶是纳财的。


兔爷独占鳌头

我去年设计了一个独占鳌头获得了一个奖项。鳌头就是兔爷就用脚站在熬鱼的头上。


大兔爷

大兔爷是我 2020年做的,就是为了搞活动,做了有 25 天。主要是为了轻,所以这个头是用纸浆做的,身子是用竹条做的,衣服就是手工做的,这铠甲也都特别轻。


兔爷

这个兔爷造型跟传统的兔爷就不一样,它这动势,跟寺庙里的四大金刚有点像。旁边有一小兔子给扛着捣药杵,还给扛着脚。它珠冠上镶嵌都是真的宝石,有青金、有绿松石。据说兔爷它侠肝义胆,做了很多好事。老百姓每年都要祭月,原来祭的都是月光码,后来就成祭这泥兔子了。把它尊为,所以说这个兔子它不是男的。北京人对它的尊称,慈禧太后叫老佛爷,就是这么回事。


兔爷

月亮是属阴的,月亮里有嫦娥、有玉兔,这玉兔肯定不是男的。所以男不祭月,女不祭灶,就因为是这个性别的关系。因此最早的兔爷没有兔奶奶。

兔爷是从明朝末年开始到清朝的时候最兴旺。因为乾隆皇帝是属兔子的。皇帝过生日,北京城都做这兔爷,供皇上拍皇上马屁。那时候都做兔爷供兔爷。所以传统的兔爷里边穿的是黄衣服,就是黄马褂。


兔爷山

这个兔爷山,大概得有 3 米多,在外面确实看不到。最上面的最有特点,大家肯定想象不到它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个不倒翁,它可以稳坐上面而不掉下来。这个不倒翁就得有1.2米。

设计的讲究其实都是根据自己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你理解的越多是吧,你做出这东西越有含义又有深刻。就是我做那兔爷可能我就是重点的把它放在文化方面。


东城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吕铁智

吕铁智:以前老北京讲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为什么?月是属于阴的,所以过去的这个老北京,很多老人就是家里的年长的女同志,带着年轻的这些孩子们来进行拜月。


拜月

拜月都是什么呢?就是把家里的炕桌拿出来,后边钉两根秫秸秆,然后在中间糊上一个月光码,说白了就是月亮的一个雏形,中间是兔子捣药。因为只有今天兔子最风光,上面有广寒宫,有桂花树,然后下边有关公割袍断义,加上南海送子观音,再加上南海龙王,北海龙王在上面,就有风调雨顺之意。所有的神仙在这一天以兔爷为大。


供台

下边桌子上供什么呢?兔爷、兔奶奶、香炉、蜡烛台、花瓶。原来最早这个花瓶要搁鸡冠花,叫冠上加冠。另外一个花瓶,插上带刺的毛豆,因为兔爷爷吃毛豆。北京人非常诙谐地说,兔爷吃毛豆——塞了牙了。它要用这个藕的藕尖去剔牙,所以还要摆上藕。

北京人开玩笑也说这小伙子兔爷拍胸脯,什么意思呢?兔爷中间是空的,没心没肺。所以说这小伙子没心没肺。这个兔爷拍胸脯同样是没心没肺。所以过去北京人的这个非常诙谐。

实际上中秋节就是一个团圆节,大家过去没有月饼做什么?做团圆饼,一层面一层裹料,再一层面一层裹料,蒸出一个大团圆饼,家里几口人就要切成几角,即使这个人没在,远行了,也要把这角留给他。这也是祈求团圆和美的一个民俗的愿望。

北京兔爷,你了解了吗?

兔儿爷作为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北京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吉祥物,同时也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对外交流文化礼品。不管是传统兔爷,还是顺应时代变迁创新的兔爷形象,兔爷这个名字已经代表了北京的一种文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