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河北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糖画技艺传承人门哲娟
向学生们展示糖画作品。
中新网河北新闻10月14日电 (宋敏涛 刘亮)用圆勺舀起熬制好的糖液,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经过抖、提、顿、放、收等步骤,缕缕金黄的糖丝落定在画板上,眨眼之间,栩栩如生的蝴蝶糖画一气呵成,在糖液还未全干时,将一支竹签放在图案上,再用铲刀轻轻铲起,一幅晶莹剔透、栩栩如生的糖画就此完成……近日,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小学,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糖画技艺传承人门哲娟向学生们展示传统糖画制作过程,活灵活现的糖画作品与炉火纯青的精湛技艺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与赞叹。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糖画技艺传承人门哲娟
向学生们展示糖画作品。
糖画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期待之情,既是民俗文化继承的载体,也是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一个缩影。门哲娟介绍,糖画以优质的麦芽糖、冰糖和白糖为原料,小火融糖,当糖完全融化后,用小铜勺舀起锅中的糖液,用腕力带动勺子运行,在画板上随意挥洒,速度飞快,一气呵成。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吸收了皮影、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和特点,逐渐形成流传至今的线条、刮片和立体糖画。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糖画技艺传承人门哲娟
指导学生制作糖画。
在实践体验环节,大厂城区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门哲娟手把手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糖画作品。“糖画很好吃,也很好玩,以前我曾经在庙会上看见过糖画表演,一直觉得非常新奇。这次门老师把糖画带到了我们身边,我跟着老师也自己体验了画蝴蝶、画花等,还被自己的作品馋得口水直流!”孩子们纷纷说起自己和“糖画”的故事,并表示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一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糖画技艺传承人门哲娟
向学生们展示糖画作品。
近年来,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大厂县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当地景泰蓝、花丝镶嵌等特色非遗项目引入学校课堂,积极开设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课程,通过特色课堂、作品展览、培训体验和教育传习等活动,推动非遗项目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学生做传统文化的“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