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泰国、印尼、缅甸、老挝和中国的150名海外华裔优秀青年齐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在这里成功举办了2013年海外优秀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逛庙会活动。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在继承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精华的同时,坚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成果,是国务院侨办确定的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北京市侨办确定的华文教育定点学校。
应该校邀请,北京玩具协会组织了面人、毛猴、脸谱、核桃工艺、葫芦工艺、益智玩具、蛋雕、泥塑、绒花、内画、剪纸、风筝、编结、空竹等10几个门类20多位民间工艺大师来到现场,带来精妙绝伦的充满北京特色文化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作品,并现场展示精湛的民间手工艺制作的技艺。
——如何制作一只风筝并能亲手放飞?
——能否亲手绘制一幅中国京剧脸谱?
——如何用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创作出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
——怎么几根绳索编制出一个漂亮的圣诞环?
——能不能学会抖空竹?
学员们带着好奇的心理、一连串的问号,争先恐后地涌入不同门类制作体验区。在赵铁民老师的亲自辅导下,营员们学习了制作风筝的基本过程,绘画、拴提线、试飞调试,一个个漂亮的大雁、小燕子,在教室、在楼道、在操场飞了起来;在学习脸谱绘画的教室,郭石刚老师将营员们分成几个小组,他讲述着色彩与纹饰、色彩与性情的关系,他说,脸谱白颜色的地方都是实际空出来的,他教大家绘制了中国京剧脸谱夏猴墩、宇文成都;剪纸艺术是女孩子们的最爱,对折、对折、再对折,剪一个弧线,郭海帆老师用她那娴熟的动作正在教营员们学习如何剪团花,方的、圆的,有的营员学的很快,不仅剪出了方形团花、圆形团花,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剪出了大红的“喜”字;编结是一项古老的手工技艺,吴秀莲老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给营员们讲解着圣诞环如何编制,还有没有不会的,不会的,请大家举手示意我,红绳、绿绳、金丝线佩上黄色的小铜铃交织相映,凑响了一曲欢快的乐章;空竹的教室设在了室外,炎炎烈日,丝毫没有动摇营员们学习的乐趣,望月、外翻花、公平秤,一个个优美高雅的高难度动作,他们经过几番的苦练,在张文良老师、胡兰蓉老师手把手地传授下,最终抖出了花样……
体验实践活动时间虽然短暂,但营员们分秒必争。这些聪明伶俐的海外优秀青年大多学习了1-2门的技能,最多的进行了3种技能的学习。下课了,营员们纷纷与授课老师合影留念。
刘卫红校长看到营员们的作品,非常满意。她高兴地说,“华文教育基地”这块牌子学校没有挂错,我们是用心在做,她希望今后能与协会更多合作,让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源远流长。
北京玩具协会领导赵庆兰等参加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