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木与认知

识木与认知

参加北京工艺美术行业技艺骨干培训班的学习感受

杨晓康

    今年9月,我非常有幸的参加了《北京工艺美术行业技艺骨干培训班》的学习,四天的培训课程对于不是专业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我来讲,需要对老师讲的内容进行一点点的消化,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与工艺美术没有丝毫联系,且每天在单位手边的工作又较忙,所以,没能抽出一个较整的时间将自己参加本次培训的感受记录下来,正好利用国庆节放假的机会,将领导在培训班结束时留下的“作业”补上。

    对于我这个工艺美术的“门外汉”,因从来都没有接受过工艺美术方面的任何专业学习,只是利用工作之余靠着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二十多年来在鸡蛋壳进行雕刻,当中所涉及到的必须掌握的技法,也只是通过包括翻阅书籍等各种渠道尽可能的去自学,没有向参加本期培训班这样,接受如此专业、系统的学习,因此,自从知道我也可以申报参加这期培训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祈盼着能够成为本期培训的学员来给自己充电!

    四天的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从李博生老师的《工艺制作漫谈》到陈烈汉老师的《中国陶瓷艺术鉴赏》,还是从滕晓铂老师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到王连海老师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乃至高肖宝老师的《工艺美术品的互联网营销》,我都是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唯恐落下老师讲的任何一个字,一个词。在四天的课程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一天的课程,《高档木材认知与赏析》,是由柏德元老师在金漆镶嵌厂主讲,柏老师从古典家具及赏析讲起,商周时期开始家具的始作,一般为简单、低矮的家具。到唐朝有了一些变化,明清为家具的鼎盛时期,在家具的造型、材质、结构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由只有实用性到实用性与艺术性兼顾和谐统一,期间又由于高档木材的使用,使其具备了收藏与观赏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京、苏、广做三个流派,也由此引出了高档红木的话题……以前我对高档红木的认知也只局限在海黄、紫檀等很少的一个范围内,且价格昂贵,可谓是天价,一套家具几千万,一个手串也要几千元,后来还有什么越黄、金丝楠木、大叶檀、,红酸枝、红木等等,课上柏老师又讲了国家制定的红木分类标准为三科、五属、八类、三十三个树种,柏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几种木种,让大家现场学习识别技巧,两个小时的课程转眼就结束了,虽然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点,但仍觉“不解渴”,课后又向柏老师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进行了请教。

    培训班结束已时近半月,有空儿时我总会打开从培训班上拷贝回来的课件,重温精彩,尽可能多地吸收其中的所有“养分”来提升自己在工艺美术知识方面的水平,同时,因为自己是一名蛋雕手工制作者,工作之余也经常参加一些展示活动,期间,总会有参观者看到我的蛋雕作品大呼神奇,在他们认为用刻刀在鸡蛋壳上进行雕刻简直不可思议,每遇此时,我总会告诉他(她)们蛋雕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内容却总感觉说不到点上,通过这期培训班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伟大的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聪明智慧利用任意的一个物件都可能把我们伟大中华上万年的中华文化进行传承,正如王连海老师所讲的:“吉祥图案是中国工艺美术中最为普遍的主题,它不仅是美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十分渴望着今后还能有这样的培训,更多地学习、提高自己,并将所学到的东西充分地运用到我的蛋雕工艺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走近蛋雕、了解、认识蛋雕,与工美界前辈及老师们一起,为提高广大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而努力,把中国工艺美术事业推向一个发展的新高潮,实现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