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而努力

                            为传承而努力

                                           ———十三中蛋雕培训后记

杨晓康

 

      一枚蛋壳、一把刻刀,一首悠扬的“高山流水”古筝曲,把37位同学及随堂听课的老师们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教室的“知识天地”里,有同学们收集来与非遗相关的小知识;讲台的投影幕布上,一个醒目的“我与祖国有个约定”配合着黑板上“非遗进校园”,拉开了我在北京十三中初中部初一(三)班的手工技艺--蛋雕的培训。

      在我设计本次培训内容时,就将“以讲为辅,以互动+实践为主”作为这次培训的主干,为此,我除了准备40余枚蛋壳及刻刀之外,还特意准备了我手工编制的小自行车20余辆作为互动礼品,因此,无论是在我向师生们简略地介绍“非遗”的相关概念期间、讲述蛋工艺的起源、分类及蛋雕的基本技法期间,还是在大家亲手实践期间,整个课堂里都充满着欢乐。40分钟的时间转眼即逝,就连清脆的下课铃声也没有打断大家对蛋雕这种工艺的喜爱,为不影响下节课的正常进行,班主任不得不叫停了大家。

      108的蛋雕技法培训在十三中我已经是第二次了,去年的培训结束后,校方将录像资料通过教育系统上报,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评活动,获得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次,十三中校长在课后特别向玩协、向我表示感谢,并向我颁发了校外辅导员聘书。看着学生们手里拿着带有自己刻好图案的蛋壳,看着他们那一张张笑脸,我很高兴,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做为一名手工艺人的责任,自己一定要将蛋雕这项手工艺通过一切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