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为宣传、推广、介绍北京地区无比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促进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与传承,北京玩具协会组织了有代表性的太平燕、风车、葫芦工艺、绳艺、兔爷、毛猴、风筝、篆刻、灯彩、面塑、布贴画、汉服折纸等12个门类来到西城区宣武门椿树园奥运社区参加推介会。这是椿树园奥运社区探索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大举措,现场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观赏。
推介会现场,杨守光的面塑作品,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展示在神奇的太阳帽上,十分逼真。
老手艺人杨守光是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面塑的第六代传人,从艺近五十年来从未停止过钻研,无论核雕还是独创的十二生肖,都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如今78岁高龄的杨老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希望通过一次次文化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门技艺。
推介会现场,北京葫芦康-康驹祥的作品。
王会芳展出的部分汉服折纸作品。
纸扎花灯,邱志刚和他的作品。
赵梓立的布艺画,吸引了参观者驻足观看。
多年来,赵梓立一直在民间布艺画的领域研究和传承民间文化艺术,从不间断的学习和进取,探讨、研究布艺画。在多种类型的创新与创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致力于国内与国际间的手工布艺画类文化交流和展览展示,组织培训和体验各种手工布艺画活动,积极将手工艺专业知识广泛传播和分享给行业专业人土,其参与各种举办的培训,受到广大爱好者的认可。
现场,金石篆刻大师刘先涛正在为社区居民展示才艺。
受社区居民喜爱的编结,将吴秀莲团团围住。
林爱幸制作的兔爷。
传承百年的手工技艺,北京人尊称它为“兔爷儿”。为了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双起翔第四代入室弟子,北京市东城区金光洞兔爷代表性传承人,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林爱幸,自2007年始专攻兔儿爷等传统民间玩具等手工艺术,其作品在国内外20余次展览、比赛中获奖,多次赴巴基斯坦、法国、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此次非遗推介会,由协会秘书长钟伟带队,得益于椿树园奥运社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双方在今后的合作中携手共创文化发展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