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薪技艺
2020年10月15日上午,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19年度资助项目“北京传统民间玩具传承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骏马国际酒店举行。
▲嘉宾与学员合影
开场序曲
开班仪式,由本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的尹航副教授主持。尹老师为开班仪式设置了一个既文艺又别致的开场,首先通过一首清越悠扬、古意盎然的中阮独奏,带给焦虑、匆忙的大家一份小小的舒缓,并由传统乐器弹奏《雨后庭院》曲调的细腻以及直击人心,阐述传统文化与现代每一个“我”的联系,由此引入今天北京传统民间玩具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的主题。
▲开场序曲-中阮独奏杨雅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传统玩具是北京的传统名片,像现场独奏的中阮,那些老北京悠扬的呢哨、威武的兔儿爷不应该只留存于老北京的记忆中,他们应该真正地与今天的社会有各种联系。作为项目负责人,尹航老师感谢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玩具协会的鼎力支持,感谢清华大学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使本项目得以顺利举办。
▲本项目的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的尹航副教授主持开班仪式
嘉宾致辞
出席本次开班仪式的嘉宾有:北京玩具协会会长孙书仑先生,北京玩具协会秘书室负责人赵亚曼女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策展人杨婧女士,北京面人代表性传承人张俊显先生,金光兔儿爷代表性传承人林爱幸女士,北京文化艺术基金项目监督员盛莹婕、牛桂丽女士,本项目学术总指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连海老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李正安教授、邱耿钰副教授、杨帆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赵超教授。
▲“北京传统民间玩具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开班仪式现场
首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赵超教授致辞。赵超教授代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感谢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给予这么好的机会,组织如此有意义的人才培训项目,并介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及其前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衣、食、住、行的设计与发展,关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活化、转化。赵老师提到民间玩具包括成人的和儿童的,如何使民间玩具能兼顾传统工艺的传承,又能与当代的技术、生活方式、审美进行关联,是现代艺术学院的职责之一。他期待在座的各位学员,基于传统、面向未来、协同共创,在尹航老师的带领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以及学院多学科的支持下,创作出更多更精彩的作品,并将项目做成一个面向民间玩具产业、面向未来的示范性工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国际设计联合会副主席博士生导师赵超教授致开幕辞
北京玩具协会会长孙书仑先生,代表北京玩具协会祝贺北京传统民间玩具传承人才培养项目顺利开班,并激励大家目前是传统民间工艺、传统文化发展的好时代,大家要运用好学习机会多学习,并预祝本项目取得丰硕的成果。
▲北京玩具协会会长孙书仑先生致辞
本项目学术总指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连海老师在开班仪式上提到,这是面向民间手工艺者的人才培养,同时也是一个学院向民间美术学习的过程,艺术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学相长才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
▲本项目学术总指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连海老师致辞
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民间美术著名传承人创作现状调查》,一直关注民间艺人创作现状的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策展人杨婧老师,在致辞中提到本次项目,对北京传统玩具传承人,以及要转型传统工艺的年轻人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希望学员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质的设计学、美术学资源的启迪下,有新的创新和转化。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策展人杨婧老师致辞
北京面人代表性传承人张俊显老师作为老艺人代表,在开班仪式上告诉年轻一代的传承人,他2008年在清华美院进修过,当时的进修让自己受益匪浅,在自己从业的道路上,深刻认识“民间的就是世界的”,因为它的亲和力、大方、朴素广受欢迎,预祝大家学业有成。
▲北京面人代表性传承人张俊显老师发言
学员首秀风采
本研培项目最年轻的传承人学员徐豪,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他感谢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感谢清华大学提供环境这么好的平台,让传统民间玩具领域的人才能相聚在一起共同学习,表示在这次项目中一定要好好学习艺术发展的方向,提高保护传统工艺文化的意识,在创作中体现北京传统民间玩具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项目学员代表徐豪代表学员发言
接下来本项目的20位学员,逐一做了简短的个人介绍,每位学员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经历,但最后都殊途同归地走到民间玩具的共同道路上,我们这些“北京民间玩具的新面孔”通过学习,将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的,现在的位置在哪里,我们将往哪里去。
▲学员自我介绍
项目课程设置介绍
为了让大家清晰地了解学习的方向,在短短的项目学习期间高效、高质地学习,开班仪式的最后,项目负责人尹航老师对课程设置做了介绍。项目课程分为理论梳理、专业创作、创新思维、民间技艺四大模块,包括高校学者 、民间艺人两大师资体系,采用课堂授课、现场创作、参观采风三种教学模式,培养的目标是希望学员在建立创作式的思维体系,提高技艺的同时,获得艺术修养的积累,最终创作出充满时代生活气息的新作品。为支持更多年轻人关注民间工艺美术,响应“知识普惠”“教育普惠”理念,让更多的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传统民间玩具发生真正的链接,让他们走进传统,爱上文化,本项目的部分课程将启动网络直播,录屏资源也将投放到哔站,敬请关注本项目的后续通告,获取更多课程信息!
项目介绍
民间玩具不仅是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历史悠久的北京传统民间玩具重新焕发生命力,使当代人在浓郁的民俗韵味中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文化使命,同时也是一份历史责任。古都北京传统文化深厚,北京民间玩具丰富多彩,发掘和发展北京民间玩具,是打造文化北京、人文北京的重要方面。开展北京传统民间玩具传承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悠扬的呢哨、威武的兔儿爷等北京民间玩具不应只是老北京人的记忆,也可以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本培训项目依托清华大学强大的专业优势与全面的学科资源,特别设计了两大板块、四大门类、两个体系的“二四二”培训模式,旨在让学员从理论到实践、从思维到技艺,都有全面的提升,最终创作出充满时代生活气息的新作品,使北京民间玩具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项目学员名单
姓名/技艺类别(排名不分先后)
· 孟令霞 粘土塑造
· 杨凯 布艺,竹
· 郝莉 面塑
· 周彦明 堆绣
· 李晶 面塑
· 王井龙 综合材料玩具创作
· 王硕 泥塑
· 徐金业 玻璃
· 杨旭 玉雕
· 赵楠 综合材料玩具创作
· 赵青 版画
· 殷玲玲 剪纸
· 张立群 综合材料玩具创作
· 赵毅 布艺
· 马庆华 盘扣
· 王建美 面塑,宿编,粘土
· 王文科 泥塑
· 徐豪 草编
· 马金瑞 剪纸
· 张延 面塑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简介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是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起设立的公益性基金,重点围绕舞台艺术创作、文化传播交流和艺术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开展资助。基金面向社会接受申报、资助过程受社会监督、资助成果由社会共享,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搭建了一个开放平等、公开透明的艺术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
更多申报信息及资助流程可登录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官网或关注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微信公众号了解查询。